沧州河间市沧州河间市文化教育

西河大鼓:唱不尽曲故情长

2020-10-30 15:43:55 来源:河间周报

扫码阅读手机版


西河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传统曲艺曲种之一,它的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击铜板和书鼓说唱,另有专人操三弦伴奏,其唱腔简洁苍劲,风格似说似唱,韵味非常独特。2006年,西河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西河大鼓:唱不尽曲故情长

“小姐说,春风寒春风寒寒着寒着变成了暖;鹦哥说,秋叶弯秋叶弯弯着弯着会成了圆。小姐说,一树的马樱花白天奓开夜间合;鹦哥说,满院的牵牛郎清早枝头盛过午蔫……”

今年8月,在省会石家庄举行的省非遗展演舞台上,国家级非遗西河大鼓传承人张领娣演唱的传统段目《鹦歌对》,婉转洒脱、诙谐幽默,博得观众阵阵喝彩……

从石家庄回到河间,张领娣又一刻不得闲地投入到非遗教学中。

她的女儿李雪则忙前忙后地配合着母亲的教学工作。同时,母女俩也积极投入到即将开幕的第七届“中国?河间西河书会”筹备工作中。

沧桑古韵历经革新

唱,所以,犁铧片便是西河大鼓的雏型。

清同治年间,艺人马三峰首先改革了这一演唱形式,把伴奏用的犁铧片改为月牙板,改小三弦为大三弦,并采用民歌、戏曲中的一些音乐语汇,来调整原有唱腔和创制新腔,发展了头板、二板、三板等三种板式唱法,创造了一个新兴的曲种,后来将其定名为“西河大鼓”。

《杨家将》《呼家将》等脍炙人口的著名书目,当年就是通过西河大鼓传播的。

马三峰对西河大鼓的贡献,一直受到后人的推崇和赞誉。他的弟子中,著名的有朱化麟、王振元、王再堂等人。至今,在京津冀的曲艺界和民间还流传着“南有何老凤、北有马三峰”的佳话。

在发展中,西河大鼓形成了以赵玉峰、朱化麟、王振元、马增芬等为代表人物的赵、朱、王、马等流派。

其中,赵派西河大鼓在北方广大城乡深受欢迎,颇有影响力。赵派唱腔多借哼音,字朗韵圆,刚劲华丽,表白层次清晰,情理细腻,身段、架功动作借鉴于戏曲、又源于生活而创作运用,说、唱、坐等程式得当,形成独特的表演方法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

张领娣就是赵派传承人。她在表演中突出内在情感,讲究手眼身法步,成功地将戏曲的刀马、袍带等身段、功架移植于说书中,使说、唱、坐紧密配合,塑造出经典的人物形象。可以说,张领娣为赵派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
张领娣(中)、李雪(左)、王维青(右)同台演出

张领娣在指导学生学习西河大鼓

在河间,说起西河大鼓,人们首先会提到张领娣。

今年58岁的张领娣,凭借着炉火纯青的表演和雄浑健美、字硬韵圆、节奏明朗的唱腔,在“西河”圈深受欢迎。

据张领娣介绍,清朝康、雍、乾时期,河间一带流行着许多说唱艺术,如木板大鼓、弦子书等。西河大鼓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而生的。

起初,艺人们用犁铧片击拍伴奏说两派融合唱法独特

在人们眼里,说书的人博闻强识,可谓精通各类志怪传奇的百事通。眼前的张领娣则目光坚定、朴素真诚。鼓书段子更是随口就来,当场就唱。张领娣说书时声情并茂、引人入胜,演唱时慷慨激昂、明亮清脆。

张领娣告诉记者,自己的父亲张金贵系朱派传承人,在河北一带颇有名气。正是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,张领娣9岁学唱西河大鼓,15岁就在市级文艺调演中获得了一等奖。这为她以后的艺术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
张领娣曾先后赴北京、天津,向西河大鼓名家周喜容、郝艳霞等老艺术家学习,又在天津拜西河大鼓赵派第三代传人田蕴章为师,成为赵派第四代弟子。

在掌握了赵派唱法之后,张领娣将朱、赵两派唱法精要融合并不断摸索创新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法。

张领娣从艺以来,多次夺得各种奖项。她演唱的西河大鼓《俺村的新事实在多》获全国“群星奖”金奖、《幸福花开》《两盒罐头》《雄鸡长鸣》《贺龙师长》《儿迷心窍》《一台水泵》等屡获国家和省级各类调演一等奖。

面对诸多荣誉,张领娣说:“这是西河大鼓的荣耀,是人们对西河大鼓的认可和支持。”

为了达到完美的舞台效果,河间文化部门还从保定曲艺团“挖”来三弦名家王维青,做张领娣的搭档。除了三弦,王维青还爱好架子鼓、吉他、扬琴等乐器。二人这一搭档,就是30余年。

西河大鼓既有诙谐幽默的小段儿,又有饱经沧桑的历史长书。这里面有不少书目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,继承了中国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。

据张领娣介绍,西河大鼓的传统书目中,有中长篇150余部、小段370余篇。内容大部分是历代战争故事、历史演义、民间故事、通俗小说、神话故事和寓言笑话等。说新唱新薪火相传

乐言古今事,群策曲艺兴。坚守着在传统文艺上刻苦钻研的初心,张领娣集多位名家之所长,磨练着技艺。

到目前,张领娣能够演唱的曲段有上万余个,其中,传统经典老段目有《唐王嫁女》《刘老三开店》《贾宝玉夜探肖像馆》等。

张领娣创作、演出的新段子《包公到河间》《白求恩在河间》等,以说新唱新、弘扬主旋律为主。

自1986年起,张领娣开始在河间市文化馆艺校曲艺班带徒,传授西河大鼓。目前,得到她的真传并能登台演出的已超过50人。

张领娣的女儿李雪自幼耳濡目染,热爱西河大鼓。在李雪的强烈要求下,被张领娣收入门下。如今,李雪已成为西河大鼓市级非遗传承人。

自2007年开始,河间市开展“西河大鼓进校园”活动。每逢周三和周五下午,张领娣便会和妹妹张凤舞、女儿李雪轮流到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,为学生们教授西河大鼓。

而立之年的李雪,能够演唱多个贴近群众生活、紧密联系实际的作品,如《十九大精神铸辉煌》《我的河间我的家》《反腐倡廉顺民心》,以及反映河间移风易俗拒绝高价彩礼的新编唱段《喜事新风》等新编唱段。

李雪曾连续多年在“中国?河间西河书会”上登台献艺。由她演唱的西河大鼓新唱段《看棉花》曾获第十三届河北省曲艺类“文艺振兴奖”。同年,李雪在京津冀曲艺邀请赛中荣获“最佳表演奖”。

“我们在保持地道韵味的同时,也在不断增加新的元素。”在传承和创新西河大鼓方面,张领娣带领女儿坚持“两条腿走路”。

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张领娣母女积极发挥文艺工作者和非遗传承人的积极作用,创作并演唱了西河大鼓《大爱无疆满人间》《攻疫战歌》《待到花开烂漫日》等唱段,并通过多个微信公众号传播,观看点击量近10万次。

母女二人饱含真情、提振民心的演艺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点赞。

如今,张领娣和李雪深感肩上的担子之重,她们希望尽快把西河大鼓传给更多的孩子。

为了整理和传承赵派西河大鼓,张领娣将自己的每次表演都记录下来,还自发整理西河大鼓资料。张领娣说:“文化需要被世代铭记,西河大鼓需要永远传唱下去……”

随着国家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非遗保护和传承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,张领娣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西河大鼓这项传统艺术。

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和省非遗中心等部门的联合下,“中国?河间西河书会”已连续组织举办六届。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东等地的表演艺术家纷纷赶来各献绝艺,展现了西河大鼓的勃勃生机。

“展示和传播的平台多了,喜欢西河大鼓的观众也多了。我认为,既然从事这个事业,就肩负着重要的责任。我们一定在传承和革新中留住西河大鼓好声音!”张领娣坚定地说。


责任编辑:吕熠

相关新闻:

电子报

凡注有“河北新闻网”电头或标明“来源:河北新闻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(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)。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、摘编、复制、链接、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